你的怒火,烧着TA了吗?

2018-04-15

荣获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的《头脑特工队》,是一部讲述了小女孩莱利因为父亲的工作变动而搬到旧金山,她的生活被大脑里的五位情绪小人所掌控的故事的温情影片。这五位小人分别是乐乐、怕怕、厌厌、忧忧和怒怒,分别代表了人类的喜、惧、厌、哀、怒五种基本情感。

我们常常追崇“快乐”,并视之为好的情绪;排斥“惧、厌、哀、怒”,因为它们负面。但这部影片却告诉我们,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它们都是重要且不可替代的。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应学会体察自己“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在这种情绪支配下我做了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人对事有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将以“怒怒”为例,深入了解它,一起探讨该怎样融洽地和这位“头脑特工”相处。

你为什么生气?

《头脑特工队》中,怒怒是一个急性子,它无法忍受不完美的生活,总是积极地为莱利争取公平待遇。可也在怒怒的操控下,莱利不惜冒着风险和爸爸产生正面冲突、离家出走。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我们受“愤怒”支配的经历,是不是和莱利很相似?

当我们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自身合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我们会感到生气,并做出报复行为。比如网购收到粗制滥造的产品,你会狠狠地给差评。这时的愤怒能恰当表达自身的不满,为自己争取最大化的合理权益

但更多时候,我们的生气似乎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把怒火烧到周围人身上,使矛盾加剧。比如在家庭生活中,丈夫带着工作结束后的疲惫和厌烦回到家,恰好碰上妻子做的菜不好吃,以此为引源,发泄怒气。于是,一场家庭矛盾就开始了。这样的愤怒被心理学家称作“不健康的愤怒”,我们平时谈“怒”色变,也是为此所困。

认知思考层面,不健康的愤怒源于虚弱的认知能力和缺乏对事实真理的认识;

(丈夫以为自己是为妻子烧菜不好吃生气,但他气的实质是工作中的不顺心)

情绪层面,不健康的愤怒会伴随过度膨胀、无可抑制的情绪爆发;

(丈夫对妻子发怒时,感觉自己的怒气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外在行为层面,不健康的愤怒会产生外在攻击行为。

(丈夫发泄怒火时,会对妻子进行言语甚至是肢体上的攻击)

此外,不健康愤怒最大的特点,便是愤怒对象的错误。“我能理解你生气,但不能忍受你把怒火烧到我身上。”反思我们自身,是不是也曾因随意泄怒而伤到最亲近的人?抑或成为莫名受委屈受伤害的那个?

怎样和“怒怒”和谐相处?

当我们遭受攻击、侮辱等外界刺激时,当我们的意愿被无端压抑时,发威的“怒怒”常能在困境助我们“一臂之力”。但如果它用力过猛,反而会适得其反。有人苦恼自己脾气太火暴,总动不动发怒,“烧”伤家人朋友;也有人烦恼自己不会正确表达愤怒,难以传达自己的不满和需求。假如你也有这些烦恼,不妨在下一次生气时,试一试以下方法,或许能和“怒怒”相处得更好!

1.控制怒火,从控制身体开始

1884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丹麦心理学家卡尔·朗格分别独立提出了James-Lange理论。该理论认为,我们的物理感受催生了感觉,比如生气是因为颤抖,伤心是因为哭泣,而当我们停止哭泣时,悲伤也会逐渐减轻。

所以,在你气得脸色发红、身体出汗、咬牙握拳、双肩发紧时,先集中注意力感受愤怒的身体反应,再做几次深呼吸,通过慢速深呼吸抵消感情的冲动,最后拉伸按摩身体变得紧张的部位。惟有把怒气减弱到可控的范围,我们才能清醒地看待问题,而不是意气用事、酿成灾祸。

2.坚定、温和地表达愤怒

人在生气时,容易使用“你的表达式”——“你怎么还在吵”、“之前我都说了……”,然而这种表达方法会让对方觉得被攻击,从而点燃战火。所以,我们应该用“我的表达式”——“我很生气,现在已经凌晨了,明天还要上早课,我想要安静地入睡。谢谢!”这种表达能坚定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要求,且更易避免相互情绪的争斗,而把精力集中在引发怒气问题的解决上。

3.吃块糖,压压火

在一项为期21天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已婚人士们当天晚上的血糖值与他们当晚对配偶发多大的火相关——血糖越低,越容易发火。“即便是那些认为和配偶关系很融洽的人,也会在血糖值较低时表现出更多的愤怒情绪。”研究者布什曼如是说。

因为葡萄糖是大脑的供能物质,而控制愤怒和攻击的情绪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故低血糖会让人更易发怒。这启示我们,想发怒,不如先来一块糖果压压火吧!

如果说任何情绪都有它的用途,那愤怒的用途大概就是激发我们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并让引起你愤怒的人意识到得尊重你的需求。所以,该生气时就生气,用巧妙的方式表达愤怒,和“怒怒”融洽相处吧。

文章来源于网络

广州校区心理咨询中心编辑

201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