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一档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里,最引人热议的父子搭档,非陈小春和Jasper莫属。
节目中,Jasper喜欢玩扩音器,他就瞪着眉毛问:你在干什么?Jasper走错路,他一手就把他拽下了台阶,Jasper走路慢,他只会大嗓门吼着“快点,快点!”
如果你遇到这样河东狮吼的爸爸,是不是吓得肝都颤了?
然而Jasper的回应是这样的:
爸爸不让玩扩音器,我就关掉;走错路,爸爸拽一下,我也不反抗;爸爸催我快点走,我实在快不起来,就让他催去吧。
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必须提醒他:今天真是生气的一天,爸爸你可以停止生气吗?
这句话成了陈小春爆发情绪的暂定键,每当他因小事朝儿子吼叫和命令的时候,Jasper就会问一句:爸爸,你能停止生气吗?
陈小春就会立即从黑脸爸爸变回满脸歉意的好爸爸。
陈小春和Jasper的关系好像有种错位感,以至于出现了这张很多人认可的海报。
在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家庭里,年龄不是衡量成熟的参照物,情绪才是。
谁在家里发泄情绪的频率越高,谁就更像孩子,谁在家里情绪更稳定,谁就最接近成人。显然,陈小春更像个任性急躁的孩子,而Jasper像个懂事的家长。
学会跟情绪相处,不只是衡量成熟的参照物,也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小时候,我们开心了就望着妈妈笑,不开心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处理情绪的能力却不一定增加,甚至,很多人一生都没学会好好处理自己的情绪,内心还是那个坐在地上的小孩。
除了像陈小春那样在不合适的情况下爆发自己的情绪,生活中,更多的成年人总觉得把情绪挂在脸上不妥,努力地让自己看起来开心,即使是悲伤失落的时候,也拼命告诫自己:
“要理性,要控制住情绪”
“要懂得忍耐,不要发火,不能生气”
“我不应该焦虑,要心胸开阔一点”
“我不应该不高兴,开心起来”
“赶走这些负面情绪,正能量一点”
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的确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同时因为情绪爆发与伴侣、家人关系紧张,抚养者的情绪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情绪管理系统的形成,有严重情绪困扰的女性身体器官发生病变的可能性甚至高于普通人群。
但情绪管理不等于情绪压抑,不表现出情绪不代表没有情绪,它仍会无意识地影响着我们。被硬压下去的情绪我们以为它会慢慢消失,但没有表达的负面能量会在一个角落里累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爆发出来,连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
心理学上,人的每种情绪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心理需求,“负面情绪”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比如悲伤是社会连接功能(求助他人),愤怒是为了自我保护而攻击别人,恐惧是为了自我保护而回避危险。
因此,我们应该找到与情绪好好相处的方式,而不是消灭情绪。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广州校区心理咨询中心编辑
201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