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抱怨对人有什么危害?如何走出负面情绪

2023-11-21


长期抱怨对人有什么危害?如何走出负面情绪?


你是个爱抱怨的人吗?

你会因为同一件事感到持续不满又没有办法解决,导致一直难受根本停不下来吗?

心理学家们早就研究发现,当抱怨变成了一种习惯,它就会改变人的大脑结构,负面思维习惯也就这样根深蒂固保留下来了。这就叫做慢性抱怨者。


一.长期抱怨的危害

Kelly教授在1979年的论文中提出这么一个观点,抱怨是影响亲密关系的杀手之一。慢性抱怨者很可能会在不断抱怨中失去最亲密的人的信任和耐心。

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和神经外科教授 Robert Sapolsky 教授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你经常有以下经历:

上学跟舍友抱怨课业太难

上班跟同事抱怨工资太低

下班跟司机抱怨路况太差

回家跟闺蜜抱怨父母唠叨……


那么你可能不仅会让对方心情更糟,还会损害他们的大脑。而且这些抱怨的语言,他们有可能削弱你的记忆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抱怨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会损害自己大脑海马区的神经,而这块神经区域负责的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知功能。抱怨还会释放一种叫做皮质醇的压力。抱怨释放的这种荷尔蒙可能会抬高一个人的血糖指数,增加我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抱怨还是一把双刃剑。一个人在听完 30 分钟的抱怨后,不管这种抱怨来自真人还是电视,他们的大脑都会受到物理损伤


二.慢性抱怨的本质

抱怨的本质是对当下的不接纳,所有的抱怨都蕴含着一种负能量,当你抱怨的时候,你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受害者。改变现状,从改变意识开始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


三.如何停止抱怨

作家马娅·安杰卢曾说过:

“如果你看不惯某样东西,那就改变它。如果你无法改变它,那就改变你自己的态度。”境由心转而悦,心由境转而烦。人生一切不幸的来源,大概就是无休止的牢骚和怒怨。世事本就莫测难料,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但可以用最好的状态迎接当下的每一个今天。


那么,如何做才能停止抱怨呢?下面有几个小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1.培养21天不抱怨的习惯


美国哲学家艾德勒说过:“习惯是通过不断重复某种行为而产生的,重复次数越多,习惯就越根深蒂固。”21天就可以培养一个新习惯,而习惯会指引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所以,可以设定一个21天不抱怨的目标。当遇到想抱怨的事情,就想想这个计划,然后忍一忍,忍到21天的时候,可能就记不起来要抱怨的事了。一次次的重复抱怨,无形中就养成了习惯。习惯既可以养成,自然也可以克服。通过有意识避免,很快就能纠正这种不良习惯。


2.写“抱怨”日记


在《不抱怨的世界》里,作者说当他遇到不好的事情,或者情绪低落崩溃的时候,就会写日记。把事情写下来,记录自己的悲伤或愤怒。写的过程中,有助于理清思绪,平静情绪。写完之后回头看,会发现很多事情不过如此,根本不值得抱怨或生气。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方式,这样既不伤害自己,也避免了影响他人。更何况,书写是最低成本的自愈。


3.用行动代替抱怨


忍不住要抱怨的时候,可以用行动来当发泄口。比如,出去走走逛逛,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可以跑跑步,跑步可以刺激人体的交感神经,释放多巴胺,缓解郁闷烦躁。当你看到明亮的阳光,感受到清爽的微风,抬头迎上落日晚霞。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值得热爱的东西有这么多,不必为了一时的不开心,就否定一切。心情开朗了,人也就不会抱怨了。



参考文献:

[1]Kowalski, R.M., Allison, B.,Giumetti,G.w.,Turner,J Whittaker, E., Frazee, L. & Stephens,J.(2014)Pet Peeves and Happiness: How Do Happy People Complai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54.

[2]Wojciszke, B., Baryla, W, Szymkow-Sudziarska, A., Parzuchowski, M.& Kowalczyk, K. (2009)Saying is experiencing: Affective consequences of complaining and affirming. Polish Psychology Bulletin,40, 74-84.


图|网    络

文|黄东梅

编辑|邓晓芸

审校|庄 悦

初审|范梵灵

复审|袁世方

终审|陈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