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剖析内心矛盾真相,探寻心理平衡妙法
在生活中,我们常面临诸多的决策时刻,做出的决定宛如落下的关键棋子。可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当你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敲定某个决定后,内心却莫名不安或渐生后悔呢?
究其缘由,这往往是该决策和自己一直坚守的信念、抑或是内心秉持的价值观出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那你知道吗?其实,这种内心的纠结和矛盾,因决策与信念、价值观冲突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其实就是被称作“认知失调”。它常常会让我们陷入自我怀疑,可我们又该如何去化解呢?
什么是“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莱昂·费斯廷格提出的一个社会心理学理论,用认知的观点解释个体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个体会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不一致。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会令人感到不舒服。因此个体可能会通过撒谎、转移注意力、找借口掩饰等方法试图减少这种不一致,因而,以便达到失调程度最低的稳定状态。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正在经历“认知失调”?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例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或是不理睬与你有过节的另一个人。但有时候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例如尽管你很不喜欢你的上司夸夸其谈,但不得不迫于其他压力而恭维他。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例如,你打算减肥,但当你的好朋友给你巧克力的时候你又吃了一块,这时你想减肥的态度与吃巧克力的行为产生了不一致,引起了认知失调,于是你会责怪给你巧克力的这个人以减少这种不一致。
“认知失调”来源于哪些方面呢?
决策过程中的矛盾因素
决策过程复杂,需权衡诸多因素,大家都期望选到最优选项。但实际上各选项皆有利弊,做出选择后,若意识到所选存在不利处,又惦记被舍弃选项的优点,认知失调就容易出现。像选购汽车,车型A外观时尚、配置先进但价格高,车型B价格亲民但配置普通,选了B后还念着A的优势,内心就产生了冲突,引发认知失调。
行为与既有态度不一致
社会环境会施加各种压力,像大众期望、社会规范等,可能使个体行为与内心观念相悖。有时为符合外界要求而采取的行动,会和个人原本观念冲突,进而导致认知失调。例如在传统社交场合,大众期望推崇热情大方的社交风格,性格内向者本倾向安静独处,可为融入群体强迫自己积极社交,行为与观念不一致,就容易引发认知失调。
自我认知与外部评价的差异
个体对自身有认知评价,外界也会给出相应看法,二者差异明显时,易引发认知失调。比如有人觉得自己绘画天赋极高且勤加练习,可旁人评价其缺乏天赋、水平一般,自我认知和外界反馈矛盾,心理上就会产生不适感,也就是出现了认知失调。 总之,这几方面的情况常让人们陷入认知失调的状态中。
新信息与原有信念冲突
生活里,知识在更新,社会环境也不断变化,新信息源源不断。人们都有既定的信念系统,当新信息与之抵触、无法兼容时,认知失调便易产生。比如,有人一直认定某种传统健身方式最有效,可随着科研深入,出现了更科学高效的新方法,原有信念和新信息冲突,认知失调随之而来。
如何调整“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倘若较为严重,极有可能致使我们对自身情绪进行压抑,或者对内心感受予以否认。而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压力,让我们滋生出自卑感,进而对我们的情绪状态、日常行为以及做决策的能力都产生负面影响。更为糟糕的是,在极端状况下,甚至可能引发抑郁、恐慌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那么,我们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去调整它呢?
改变固有认知
重新考量、评估自己原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减轻认知失调效果显著。这要求我们针对那些引发失调的观念深入剖析,思索其是否真的合理。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改变认知,比如阅读专业相关书籍,从中汲取新颖的见解与思路,拓宽认知边界;或者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我深度思考,对观念重新审视。借助这些方法,更新不合理的旧认知,化解因认知差异带来的矛盾。
调整自身行为
当察觉到认知失调问题存在时,调整自身行为堪称最直截了当的解决办法。我们首先要静下心来,认真对自身行为展开反思与审视,仔细梳理哪些行为和自己内心秉持的观念产生了冲突。比如,若秉持环保理念却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那这就是明显的冲突行为,明确后便要有意识地去改变,逐步让行为与观念契合,以此缓解认知失调状况。
增加新的认知元素
引入新的认知元素能为缓解认知失调开拓新途径。具体可以通过广泛收集更多信息达成这一目的。例如,当面对复杂社会现象而出现认知失调时,不妨去查阅权威的学术研究成果等,用这些新的认知丰富自己的思维体系,为协调认知冲突提供助力,使内心的认知失调状态得到改善。
结语
在生活的漫漫旅程中,认知失调似乎是我们时常需要去面对的一种状况。然而,我们大可不必为此而感到惊慌失措,只要放平心态去看待它,就会发现它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甚至可以说,它恰恰是一次能够助力我们实现成长的宝贵机会呢!通过一次次化解并处理好自身态度与行为间的矛盾,我们可以加深自我认知、坦然接纳自己,从而更加从容地迎接生活诸多挑战,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抱更多彩的生活吧!
参考文献
项光勤. (2010). 关于认知失调理论的几点思考. 学海, (6), 52-55.
图丨网络
文丨卢慧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