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心里的“聚光灯”

2024-03-25


走出心里的“聚光灯”

在一大堆人合影的照片中,人们总是会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并且很在意自己在照片中的形象;

在与亲朋好友聊天时,几乎所有人都会有意无意、自然而然地将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

"小时候上课被老师提问,答不上来的时候,即便老师放过了你,但你接下来一节课都会处于焦虑之中,害怕其他同学记住你的窘迫....这些便是我们身边的“聚光灯效应”

这种现象在人们出丑或犯错时尤为明显,人们会错误地认为周围的人都在注意自己,而实际上其他人可能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聚光灯效应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体验,它源于对自己的过度关注和对他人注意力的过度估计,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导致人们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紧张不适,甚至可能产生社交恐惧


什么是“聚光灯”效应?

聚光灯效应又称焦点效应,本质上是一种对自我的认知偏差

美国心理学家基洛维奇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康奈尔大学随意挑选了一名学生,让这名学生穿上一件十分怪异的T恤衫走进教室。结论是穿着怪异T恤的学生认为50%的人注意到了他的窘境但实际是仅有23%的人注意到了他的怪异T恤。这就是聚光灯效应”,也验证了人们总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是所有情境的焦点。,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的存在感,不过是一种自我幻想。

如何摆脱心里的“聚光灯”,勇敢做自己?

学会看“轻”自己

看 “轻”自己并不是轻视自己,而是不要把自己放到别人世界的主要位置上。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或许在别人眼里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甚至是不值得一提

增强自信心,强大自我

关注、体验和理解更大的世界,丰富自己内心的同时,将自己认定为人生的体验者,而非服务于他人的表演者,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

直面焦虑,慢慢尝试

聚光灯效应来自于自身的认知偏差,尝试着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参加集体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手里的事,而非心里的想法。






引用文献:《从聚光灯效应探讨我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颜刚威

聚光灯效应

颖出

文末署名:图丨网络

文丨姚楚桐

   审校|庄 悦

   初审|范梵灵

   复审|袁世方

终审|陈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