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社交焦虑,做回真实自我

2024-04-09

横扫社交焦虑,做回真实自我!


MBTI大热的当下,“社恐似乎还有另一种代名词:“i人”。在MBTI中,“i”代表的是“内向”这一特质倾向。在描述自己害怕社交或不喜欢社交时,大家都喜欢来上一句:“我是i人。”

在现实生活中,多达40%的人认为自己不擅长人际交往,并且会对社交活动产生焦虑感。互联网上经常有人说自己“社恐”。如此看来,社交焦虑似乎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一.社交焦虑是什么?

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 disorder),又名社交恐惧,属于焦虑的一种。表现为当个体在陌生人面前、或出现在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场合时,会产生一种显著且持续的恐惧,并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出糗或难堪,即对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焦虑。


一般人在公开场合或许会轻微紧张,但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然而严重的社交焦虑会出现无法忍受的恐惧,有的人甚至会长时间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公开讲话是目前最常见、令他们恐惧的社交情境。其他常见令人恐惧的情境包含:

参加聚会

与陌生人开始交谈

在他人面前吃东西

……

社恐的友在焦虑时会出现明显的生理特征。在面对其所恐惧的社交活动时,常会如发抖、脸红、冒汗、心跳加速、或呼吸急促等。

二.社交焦虑?其实你可能只是一个“内向者”

许多人会将内向与“社恐”等同,但两者的概念有很大区别。

内向的人只是喜欢独处或与三两好友待在一起,并不代表他们会焦虑。内向的人不喜欢社交聚会只是因为这种活动很消耗精力。你可能很想参加一个舞会,但因为害怕自己没人缘或者长得不好看而没去成,而内向的人本来就不想参加舞会。即使他们想去,也不一定会产生焦虑的想法。


内向与社交焦虑的最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内向是天生的,焦虑是后天习得的。

对于内向的人来说,独处会让你感觉很舒服。

内向是种处世方式,而社交焦虑会影响你的生活。


三.焦虑往往是因为“太在意”

社交焦虑的人倾向于负面的认知模式,对于自己的表现常有不合理的负面想法,例如:认为别人时常会注意自己的表现,当意识到自己紧张或表现未如预期时,别人也一定察觉到了自己的缺点,继而别人一定会对自己作负面评价。

我们在独处时可以自然放松,表现良好,但在众人的面前时,却由于害怕被人讨厌而产生过度的焦虑,以致对自己的表现失去信心不难发现,对于社交场景的厌恶与恐惧,其实是来自于对他人和客观事物错误的认知。


四.我们该怎么做

无论你是一个没有社交焦虑烦恼的外向者,还是一个不太热衷于social的内向者,有一件事是永远不会错的,那就是:接纳自己,并对他人保持开放的态度。毕竟没有一条法律或是真理规定人就该是怎样的。情绪、性格,正是这些因素的丰富和多元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面对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内向者,请尊重他们的私人空间,并且理解他们对于独处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你不需要让他们“克服”或是“改正”内向。内向不是一种错误,所以请不要尝试着改变他们。


如果你是一个并不那么热爱社交的人,当在社交场合感受到紧张、尴尬的时候,请记住:

任何一种情绪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我们不需要为我们体验到的情绪而感到羞耻。尝试着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且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人往往会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我们的个人价值也不是由他人的评判来决定的。


参考书籍:埃伦·亨德里克森《如何克服社交焦虑中》


图丨网络

文丨黄东梅

  审校|庄 悦

  初审|范梵灵

  复审|袁世方

 终审|陈   丽